作者:姚石杰 8月初,我收到了远在新加坡崔和平教授的平安中国一书,该书为帮助广大领导干部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意识和危机应对处理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特别推出公共安全管理专家崔和平所著 崔和平教授著作:《平安中国》 《平安中国——公共安全治理》一书。作者基于扎实的理论功底,简明精要阐述了公共危机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要点;也是一本案例集,精彩分享了作者亲历的公共安全危机典型事件,其中既有成功应对的经验总结,也有失败原因的剖析反思;同时还是一本实用指南,为公共安全治理领域的相关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引,帮助领导者或管理者掌握危机状态下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有效应对的方法。 崔教授在《平安中国》一书中这样写到,目前,我国公共安全政策和方针,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涉及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事务的许多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人们更多地关注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恢复,而对如何预防和化解公共安全危机、加强公共安全的日常管理关注不够。紧急情况真的很重要。防患于未然,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危机也应该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日常的预防是一种主动的解决方法,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平安中国》 《平安中国》一书,完善了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确保了人民对公危机的认知,安全管理是人们在一定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各种资源而达成目标而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安全管理的总和,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极佳的管理策略越来越引起许多管理者的注意与重视。本文试从公共管理的用人角度去理解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通过对公共管理用人原则的探讨,从人才的观念、合理分权、人才激励与人才使用的关系、人才使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用人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等方面来浅析“无为而治”与当代公共管理人本理念的融合 。 公共安全治理能力不足,主要是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理能力,其现阶段的目标是要实现法制化、透明化、民主化以及制度化。以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来看,整体表现良好,表明我国现行治理体系及能力符合行政生态环境,其大体方向并无问题。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发现,我国治理能力距离现代化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平安中国》一书中的很多案例恰恰反应出了管理环节的薄弱,而在已有的治理体系框架中,政府、公众及市场主体等均被纳入到主体范畴当中,其整体建设落后,组织成员能力及素质亟需提升。同时,在公共管理体系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常常表现为分工不清、权责不合理,难以发挥聚合效力,《平安中国》一书,以丰富精湛、生动真实内容,填补了目前国内对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的认知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