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走进宝丰县商酒务镇黄洼村绿望石磨杂粮加工场的面粉加工车间,各种设备正在运转,麦子经过清洗、选杂、清粮、破碎、石磨、平筛等工序,一颗颗麦粒被研磨成面粉,随着一袋袋面粉新鲜“出炉”,空气中散发出诱人的麦芽香味。 “我们村这个石磨杂粮加工场是黄洼村的集体企业,不仅为村集体每年创收6万元以上,还帮助本村和周边村8人就业,带动周边村农户种植杂粮6000余亩,深受父老乡亲好评。”黄洼村党支部书记康绍辉介绍说。 目前,黄洼村正在积极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逐步扩大种植生态杂粮黑小麦、黑小米、黄小米等特色富硒产品10余种,引领村民打造地域特色绿色生态农业品牌,促进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头连着农田,一头连着市场。从原粮到成品、从产区到市场,石磨面粉产业链已成为黄洼村人的“幸福链”。勤劳朴实的黄洼村人正在积极谋划“农业产业基地+旅游”项目,把小杂粮打造成为地域特色产品和旅游商品,将“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自“五星”支部创建以来,该镇立足实际,围绕“五星”支部示范创建工作,抓实、抓细“五星工坊”建设,抓党建、强产业、创“五星”、促发展。畅通村企合作渠道,搭建村企合作平台,持续推动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收益。截至目前,该镇“五星工坊”数量达到7个,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益,还拓宽了群众致富路,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绿望石磨杂粮加工场是该镇众多小微加工企业中的一个典型缩影。据了解,该镇像绿望石磨杂粮加工小微企业共有16家,有效带动镇域600余人就业,拓宽了群众增收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我镇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五星工坊’建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倡导‘一村一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围绕‘产业兴旺星’做文章,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奋力绘就‘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宝丰县商酒务镇党委书记崔俊豪表示。 近年来,商酒务镇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创新发展举措,从政策、科技、项目、金融等方面做好“保姆式”服务,扎实推进“五星工坊”建设,探索实施“党建+”“村级众筹+创办企业”“集体建设+企业运营”等形式,鼓励村集体联建共营、自主经营,走上一条以一产为基础,二、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活力。(李万全 郭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