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5月16日,洛阳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66名会员:“吾要六六六”,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采风来到“仰韶文化发祥地—-渑池”。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车行海拔1347米的仙门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飞瀑、石林、栈道、一线天等地质奇观,近观索道、玻璃桥、超长“玻璃盘山旱滑滑梯”,远眺涛涛黄河,俯首巍巍秦岭、太行山之余脉,探幽数亿年地质沉淀和流水侵蚀的天然石窟,怎不感叹:号称“中原盆景”,果然名不虚传! 早在1921年,这里首次由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迄今5000至7000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故按照考古惯例,称之为“仰韶文化”,并且由此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之序幕。 仰韶,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截止2000年全国发现其文化遗址5013处,分布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期间,仰韶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 如今的“彩陶文化”又在这里熠熠生辉:古色古香的彩陶酒瓶伴随着“仰韶酒”再次闻名天下! 老记者们漫步仰韶文化博物馆,历历在目的是仰韶酒从远古到当代的发展演变,以及仰韶酒业的创新——陶融香,被誉为中国白酒第13种香型,改写了豫酒无独一香型的历史。 在酒香四溢的仰韶酒厂,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陈酿,老记者、编辑们纷纷端起彩陶碗品酒。别看采风团中有不少女将,可新闻人历来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拿起酒碗就将70度的十年陈酿一饮而尽:“刚下肚喉咙辣辣的,但酒的后劲绵、软、细,确实风味独特,称得上是美酒。” 笑声中,满满的称赞。 讲解员更是锦上添花:我们以“自然山水、生态洞藏”为主题,渑池县依托仙门山40平方公里自然山水景观,以及仰韶文化、仰韶酒文化的丰富内涵,打造出总长十余里、白酒2万吨的洞藏基地、“天时地利人和”的山水旅游胜地,怎能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掌声伴随着感慨:快哉,渑池行 ……(文图:由洛阳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