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鸿鹄而高翔 死如秋叶之静美——蒙标成事迹系列报道读者反响摘选之三

来源:河南传媒网 责任编辑:王杰 人气:82 发布时间:2025-10-16 17:58:07
摘要:李佩山蒙标成光阴似箭不能留,三十春秋如挥手。鞠躬尽瘁为人民,泪雨佳节思挚友!2025年10月1日前后,为纪念首位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原铁道部十四局修造厂工人蒙标成病逝30周年,我再次饱蘸热泪、整理出《生命的火焰》(——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划过心灵的陨


李佩山

蒙标成

光阴似箭不能留,

三十春秋如挥手。

鞠躬尽瘁为人民,

泪雨佳节思挚友!

2025年10月1日前后,为纪念首位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原铁道部十四局修造厂工人蒙标成病逝30周年,我再次饱蘸热泪、整理出《生命的火焰》(——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划过心灵的陨星》(——蒙标成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在寻找一颗星》(——访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和《让生命的火焰激情燃烧》(——蒙标成事迹采写发表的前前后后)4篇系列报道,在本媒体和众多网络平台发布后,又一次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许多读者纷纷发表激情感言、评论和诗篇,现摘编少许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

王强

中国铁建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强在《生如鸿鹄而高翔 死如秋叶之静美》一文中写道:夜不能寐,那篇《生命的火焰》在我脑海里不断闪回,蒙标成的形象也随之鲜活起来。他,一个普通的工人通讯员,用不平凡的业绩和精神对生命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蒙标成一生勤勉,甚至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痛苦;他肩负重任,更是与无聊绝缘。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不甘平庸,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坚持不懈地从事通讯报道写作,白天上班,晚上写稿。或许只有那盏电灯知道:为了写稿,蒙标成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也换回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他的稿件不断见诸全国各大报刊。

只知渴饮饥餐的燕雀飞不上高远的蓝天;心怀壮志的鸿鹄振翅进行了第一次试飞,他欣喜、振奋。然而,当他准备向蓝天的更高处冲击时,突如其来的雷电摧折了年轻的翅膀。

蒙标成离我们远去了,他去世以前,还坚持看报学习。面对死神,他竟能如此泰然处之,他真正懂得生命的真谛,如一片秋叶并不拒绝凋零,在秋风里静静飘落。

蒙标成

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思索远没有完:他认真地生活而绝不游戏人生。如果没有对人生、事业的执着追求,家境并不宽裕的他绝不会为了从事新闻报道而自费买一台微机。相形之下,那些在灯红酒绿之中、饫甘餍肥之后高唱“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的人,其灵魂是何等的苍白!他们只能是胸无大志的燕雀,满足于在蓬蒿间觅食而已;而那些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人只能是令人痛恨诅咒的硕鼠!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且不说那些碌碌无为一生终于寿终正寝的人,单是英年早逝的人中间又有不同。前几日,从朋友那里获悉某公司的朱老板突然死了,我很是惊疑:“他才三十多岁呀?”朋友淡淡一笑:“身体虚弱是有钱人常犯的毛病;现在,他的几个遗孀正在为分割遗产打官司呢!”和蒙标成相比,这位朱老板又能给世人留下什么呢?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孰轻孰重,不言而自明。

蒙标成痴爱着妻子、女儿。他去世以后,那台微机成为妻子睹物思人、寄托哀思的遗物;他去世以后,渐渐长大的女儿会为有这样的爸爸而自豪。而了解蒙标成事迹的人,也会因此得到奋进的动力,以告慰他的英灵!

梁明霞

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退休高级教师梁明霞:我读了《生命的火焰》等系列报道,既为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蒙标成的先进事迹所动容,也为得到妥善安置的蒙标成的妻子和女儿而欣慰,还为作者采写付出的艰辛劳动而感动。

蒙标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曾叹息说:“晚了,来不及了,那篇《筑路工人话住房》的稿子,怕是再也完不成了……”可见,他是多么热爱新闻事业啊!在他的事迹被报道出来以后,中国记协、铁道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工人日报社和铁道部十四局等单位的领导,不仅看望慰问安银花母女,而且分别给予了慰问金;在安银花原所在工厂停产上不了班、女儿幼小、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十四局党委领导特批将安银花调入修造厂工作;济南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女工赵玉琴,为蒙标成女儿蒙晓丹投了3万元的“平安康乐终身保险”。

发掘、采写、报道蒙标成事迹的作者李佩山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写作是一项非常紧张、艰苦甚至是折磨人的工作,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素材凌乱、理不清头绪的时候。”正如作者所言:“在写作过程中,为了提炼主体、构思结构、记述故事和描写情节,不知有多少次,我苦恼得几乎一点都推进不了。”但最终他却取得了成功,因而我诚恳地为作者点赞!

吴喜宗

山东省日照市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退休员工吴喜宗:我连续读完《生命的火焰》(——追记“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蒙标成)等4篇系列报道,泪水已不由自主地凝于眼角,实在是太感人了!

“……女儿跟着妈妈一进病房,却不敢认自己的爸爸。妈妈指给她,让她喊爸爸。她愣了好大一阵,才哭喊着扑过去,摇晃着爸爸的肩膀不解地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这儿不好,我不让你待在这儿。

“女儿拉扯着爸爸的衣袖继续哭喊:回家,回家,咱们一起回家吧,爸爸!”

当先后读到上述两段和《我在寻找一颗星——访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中下面一段文字时,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黎明前的气息,像往常一样弥漫着我们的住室,多年养成的习惯,使我从睡梦中醒来又不自觉地向灯下的写字台前望去,想催促经常熬夜的标成赶快休息。椅子上空无一人,室内静悄悄的。‘他到哪儿去了?’我反而在心里问自己。”

文中以实写事,以事叙情,以情驭笔,以笔为灯,点亮心灵。真是严谨笃实,细致入微。我真诚地为作者李佩山的倾情创作点赞!

张树荣

河南省兰考县供销社原修志办公室主任张树荣:读了李佩山同志采写的系列报道:《生命的火焰——追记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蒙标成》《划过心灵的陨星——蒙标成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在寻找一颗星——访模范通讯员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让生命的火焰激情燃烧——蒙标成事迹采写发表的前前后后》,我禁不住心潮澎湃,夜不能寐。这既是对蒙标成的充分肯定与大力褒奖,也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笔耕的一段真实写照!

蒙标成作为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凭着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热点、难点和闪光点,脚踏实地地用笔帮助工友们解决实际问题,发表了几十篇高质量的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和当地报刊、电台刊播,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只可惜因肝癌而英年早逝,他的事迹被他的战友、文友李佩山发现后,寝食不安,呕心沥血,历经8个多月,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关于蒙标成的追踪报道,并在社会上特别是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使蒙标成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通讯员。没有作者全力以赴地推崇,就没有蒙标成的如此荣耀!

在蒙标成荣誉称号命名大会上,他的妻子安银花发言时,许多人都忍不住哭了……

蒙标成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而且是当时全国唯一获此殊荣者。这中间的难度有多大,困难有多少,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也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作者的艰难。在整个过程中,他付出的是满腔热血:奔波走访,昼夜颠倒,挑灯夜战,毫无规律的生活,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弘扬蒙标成,怎样把他最光辉灿烂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他收集素材,广泛采访,甚至访遍了蒙标成的领导、同事和住院时的主治大夫、经治医生和护理人员。收集了大量翔实的素材,怎样排列组合?从哪里下手?如何写?写什么?用李佩山的话说,那是一团乱麻,一锅浆糊,是欲写不成,欲罢不能,难得他半夜三更抱头痛哭。有时为了一件事、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都要反复斟酌,苦思冥想很久很久……

为此,用呕心沥血、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形容作者一点都不过分。他本着真实可靠的原则,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反复征求知情人的意见,请蒙标成生前所在单位和上级领导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后,再邮寄或送达新闻单位,经编辑、主任、总编和编委会层层把关后,才使作品最终像个充满活力的足月胎儿呱呱问世,迎来了它的新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工人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新闻三昧》杂志等30多家媒体先后刊播,迅速受到广大读者和听众的一致好评!

蒙标成的妻子和女儿千里迢迢到李佩山家中送锦旗时的情景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废寝忘食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蒙标成荣获全国首例“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中国记协、铁道部联合为他召开了史无前例的命名表彰大会,在全国新闻战线掀起了学习蒙标成的活动。他的妻子和女儿得到了妥善安置和慰问,感动地专程从太原乘火车到济南,给作者赠送了一面上书“感谢人民的好记者李佩山”的锦旗。这锦旗是对李佩山付出的真诚回报,他受之无愧!

从对蒙标成的系列报道可以看出,这种脑力劳动实属不易之事。局外人体会不到它劳的是心,耗的是血,费的是脑,伤的是神,损的是命,折的是寿,积的是德,修的是福,换来的是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篇篇不朽的作品!李佩山为此乐此不疲,几十年坚守痴心不改,至今仍退而不休的笔耕着,成就了何红卫、崔玉福、梁植军、袁绪宏、谭克锦、蒙标成、王培君、吴菊生、潘昌洪、李玉春、李红英、黄瑞香、刘新来以及杨育才、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等许多先进典型报道。

难怪在中央领导同志题写的《中华魂》牌匾上镌刻着:“李佩山同志: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已被载入大型文献《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他不愧是首届全国铁路优秀新闻工作者,不愧是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不愧是兰考人民的好儿子、兰考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王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首页 | 党建 | 金融 | 乡村振兴 | 健康 | 教育 | 学雷锋书画展 | 摄影交流 | 老记报道 | 老兵歌舞 | 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