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地(馆),位于台前县城南约 10 公里的孙口乡孙口渡口,是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而建的纪念馆,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7 年 6 月 30 日,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 12 万大军,以台前县孙口为中心渡口,在东西长 150 公里河段上,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当地群众把刘邓首长乘船渡河的孙口渡口亲切地称为“将军渡”。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2005 年 12 月,台前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孙口渡河处”为依托,沿临黄大堤兴建“将军渡黄河游览区”,规划面积 500 余亩,分 5 个景区,即浮雕碑廊区、纪念碑及广场、主体纪念馆、黄河游览区和服务区。 晋冀鲁豫野战军渡黄河纪念地建有碑群一处,坐北朝南,共有石碑 5 通,中间为主体碑,其他分列于东西前后两侧,东侧前立河南省人民政府标志碑,中间刻“晋冀鲁豫野战军渡黄河纪念地”;西侧前立大军渡河简介碑,镌文简述了大军强渡黄河的概况;西侧后立青石质大碑 1 通,高 3 米,宽 1 米,厚 0.4 米,碑首刻五角星 1 枚,象征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碑座刻有精致的水纹状浪花浮雕,象征汹涌澎湃的黄河,碑身右上角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行上款,中间刻有“孙口渡河处”五个醒目大字,此碑气势中原记忆136雄伟,肃穆壮观。1997 年竖立主体纪念碑一座,高 3.16 米,宽 0.94 米,厚 0.3米,碑阳(正)面刻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字样。建有青石六角碑亭,此亭集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艺术为一体,古朴典雅,飞檐斗拱,气势非凡,展示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整体碑群坐落在一个砖石、水泥混凝土结构的高台上,台长 15 米,宽 8 米,高 1.5 米,台基屹立在高 20 米的临黄大堤顶上,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2007 年 6 月 30 日,恰逢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60 周年,台前县隆重举行了2000 多人参加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落成仪式。2012 年 6 月 30 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占地 4538 平方米,展厅面积 2000 平方米,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题写馆名,展出珍贵历史图片 268 幅、历史实物 42 件、有关资料和图纸17 幅,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的鱼水深情。 纪念馆共分 9 个展厅。第一展厅为序厅,中间为强渡黄河大型壁画,两侧是题词。第二展厅是“战略态势”,展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前的形势。第三展厅是“渡前准备”,展示为强渡黄河所做的准备工作。第四展厅是“强渡黄河”,刘邓大军 12 万人以孙口为中心,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东起东阿,西至濮县,实施宽幅正面强渡,一举突破上有飞机轰炸、对岸有重兵把守的黄河天险。第五展厅为“渡河战役”,刘邓大军渡河后,在广阔的鲁西南平原上,攻郓城,战定陶,围六营,克羊山,连战连捷,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 5.6 万余人,继而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第六展厅为“人民支前”,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经过战火考验的台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踊跃支前,为支援刘邓大军渡河作战、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第七展厅为“革命儿女”,展示参加渡河作战的重要将领。第八展厅为“老区新貌”,展示台前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再创老区辉煌的发展成就。第九展厅为“治黄成就”,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台前在治理黄河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纪念馆开馆以来,每年都有数十万游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前往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缅怀伟人业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