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村道路洁净如洗,葡萄采摘园如火如荼,农家乐的餐厅里一道道农家菜肴香味扑鼻,游园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手持蒲扇闲聊着......8月26日,走进宝丰县李庄乡祁家村,一股美丽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谁能想到,2019年的祁家村还是一个“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产业“空心村”,农户收入微薄。 “之前我们村种植模式和种植结构单一,对收入影响比较大。”祁家村党支部书记牛辉说,那时候,祁家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三无”村,没人、没钱、没资源。 那祁家村是怎么一步步奔向幸福新生活的呢? “发展产业是关键。”谈及村子葡萄产业的那些事,牛辉有一肚子的话。据他说,2021年祁家村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到鲁山、襄县等地考察学习,决定试种发展葡萄种植业。 “起步时经济比较紧张,于是我们先种植小麦、花生,所得收益一部分用于支付地租,剩余用来购买葡萄苗和化肥,这样就解决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步资金难题。”祁家村党支部书记牛辉说。目前,全村共流转100余亩土地发展葡萄种植业,年产值达7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26万元,较之前翻了三番。 土地流转挣租金、订单葡萄挣收益、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乡亲们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广,口袋越来越鼓。 “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说到这,村民刘战胜露出淳朴的笑容,反问道:“你知道我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不?一个月到手近3000元呢,还不耽误照顾家,日子挺滋润!” 在祁家村,像村民刘战胜这样实现华丽蜕变的人不在少数。目前,葡萄产业已带动4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包含脱贫户3户6人,26户入股村民每户每年可分红5000元。 唠嗑间,村民牛艳锦凑过来,迫不及待地带着我们在游园参观。“你瞧!现在的村子,舒服得很。” 顺着葡萄园沿步梯往下行走100米,可以看到一个个天幕排列整齐,一座座凉亭隐于树木之间,一幅幅充满艺术感的绘画跃然墙上,一步一景,勾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俺村是个半山村,以前这儿是块闲置地,现在村里把它建成了游园,俺大家伙儿个个都支持得很!”说起村里的游园项目,牛艳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村把葡萄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村“两委”干部带领党员干部到周围砖厂、荒山捡拾废弃的砖头石块铺路垒墙,一起将葡萄园旁近20亩闲置土地建成赋有“乡愁”内涵的文化游园和6间农家乐。 “老祁,这会儿都晌午了,干啥去呢?”牛艳锦打着招呼。“跟伙计们约好了,去咱农家乐吃饭去,地地道道的农家菜,晚去一会儿都没房间了!”说着,哈哈一笑,村民祁选骑着电三轮从身旁驶过。 顺着游园沿步梯向上20米,就来到了农家乐餐饮。在经营方式上,他们采取“合作社+承包人+农户”的模式,利用现有葡萄采摘园和西外口水库优势,吸引邻村村民王伟投资50万元建设农家乐大灶台。该农家乐每年向合作社缴纳5万元承包金,带动周边1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文旅融合,绿色发展,这个路子肯定要继续走,将来整个祁家村都会变成一个大景区。”祁家村第一副书记王文哲说,村里已经明确了接下来的发展思路,依托本村优越的地理位置,融合特色农产品采摘和体验项目,建设露营基地和垂钓基地,打造“小游园”特色乡村。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乎农民的“钱袋子”,也关乎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下一步,李庄乡将立足现有产业,继续在发展现代农业、做活休闲旅游这篇大文章上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村集体经济向多元模式的“造血自生”转变,实现村集体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李万全 杨海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