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群众共治绘新篇——探访瀍河区问礼街道上窑社区基层治理新实践

来源:河南传媒网 责任编辑:王杰 人气:28 发布时间:2025-05-08 21:53:05
摘要:在洛阳市瀍河区邙山脚下,有一个“村改居”社区——上窑社区。这里曾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居民分散、管理难度大,但近年来却连续三年获评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更摘得“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称号。带着好奇,记者走进社区,探寻基层治理的“上窑经验”。党员带头干实事群众有了“主心骨”“队伍强不强,关键

在洛阳市瀍河区邙山脚下,有一个“村改居”社区——上窑社区。这里曾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居民分散、管理难度大,但近年来却连续三年获评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更摘得“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称号。带着好奇,记者走进社区,探寻基层治理的“上窑经验”。

党员带头干实事  群众有了“主心骨”

“队伍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礼辉是一名退伍军人,说话干脆利落。他带领社区党支部创新构建“党建+”治理网络,将原有2个网格细化为5个党小组,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骨干+1名网格员+4名志愿者”,党组织覆盖到每栋楼、每户人家。

微信图片_20250508215510.jpg

“党员必须亮身份、冲在前!”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修水管、清垃圾、调解矛盾,党员随叫随到。去年夏季暴雨夜,党员突击队连夜排查危房,紧急转移12户居民,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此外,社区还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党史竞赛等活动凝聚党员力量。“活动接地气,党员更有劲儿!”老党员王大爷竖起大拇指。

有事商量着办  群众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社区是大家的,光靠干部干不行!”上窑社区深谙此道。通过“居民议事会”,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垃圾站选址、路灯安装等民生事务均由群众投票决定。去年新建垃圾中转站时,社区连开3次议事会,最终方案获90%居民支持。“自己的事儿自己定,心里敞亮!”居民李大姐感慨。

微信图片_20250508215513.jpg

社区还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志愿服务可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年环境整治中,30多名群众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积分最高的老李换了3桶食用油,逢人便说:“干活不白干!”更令人惊喜的是,社区孵化出老年文艺队、新疆舞队等8支文体队伍,去年庆十一国庆节文艺汇演200余人登台献艺。“比电视晚会还热闹!”居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真金白银投民生  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过兵的人最讲实干。近年来,社区投入9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新建垃圾中转站、安装93个高清摄像头和176盏太阳能路灯,脏乱差的环境焕然一新。“晚上出门不怕黑,这才叫过日子!”居民张阿姨连连点赞。

微信图片_20250508215514.jpg

社区还盘活集体资产,年增收130万元。真金白银反哺民生:为大学生发放学业补贴、为失地老人购买医保、传统节日配送“暖心礼包”,全年惠民支出超百万元。寒暑假开设的洛小童爱心托管班更让双职工家庭直呼“解了燃眉之急”。

“兵支书”张礼辉的心里话

“社区治理就像打仗,党组织带头冲锋,群众全力支持,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张礼辉语气坚定。如今的上窑社区,道路整洁、路灯明亮,乒乓球馆里欢声笑语,托管班里书声琅琅。居民们说:“腰包鼓了,心也暖了,这才是咱想要的好日子!”

从“村改居”到“五星社区”,上窑社区的蜕变印证了一个道理:基层治理没有捷径,唯有用真心换民心,用实干聚合力。在这里,党组织是“主心骨”,群众是“主力军”,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温度的民生画卷。(通讯员 黄利霞

责任编辑:王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首页 | 党建 | 金融 | 乡村振兴 | 健康 | 教育 | 佳作欣赏 | 摄影交流 | 老记报道 | 老兵歌舞 | 文旅